“原因,不过是他袁家,近几代的先祖强过我曹操的先祖而已。但大争之世,他袁绍即便是占尽优势,最终不还是败给了我曹操吗?”
“但若是三五十年后,我不在人世了。不说士颂那小子的实力,不再做任何发展,就是保持如今这般实力。到时候,我曹家的后人,面对更加成熟的士颂,又有几分胜算?”
“他们手上的优势,只怕还比不过袁绍对我的优势吧。”
曹操的话,让程昱和荀攸对视一眼后,默默低头不语。
他们虽然跟着曹操屡次战胜过士颂,但是他们也知道,其中的艰难。
就好像上一次,看似用郭嘉之奇略,颍水大胜后,一路势如破竹,但攻入荆州后,却并没有外面看起来那么的风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襄阳城下一场大战,士颂固然败了,但曹家这边的损失也不小。
荆州各地百姓,经过士颂常年累月的驯化,好勇斗狠,不服管理,揭竿而起之事,在当时是此起彼伏。
更别说大批的百姓,当时就跟着士颂跑了。
曹军虽胜,基本只是占据了一个空壳一样的荆北,以及汉中郡东面的上庸地区而已。
后面,士颂就连这点战果,也不愿意留给他们,还千方百计地派人来偷运人口。
当时若不是孙权倒戈,拖住了士颂的精力,若是士颂真的孤注一掷,起交州,荆南和益州剩下的军队,亡命一搏,胜负还真不好说。
司马懿虽然不知道这些内情,但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
他对曹操拱手道:“士颂,孙权,还有那刘备。依山阻水而守,占据地理,尤其是长江天堑,对于我等北方军士而言,十分不利。”
“我若是对方,定然是想要在大江之上,和我等决战。若是南下,则必以水军为先。”
“只是。”司马懿想了想,一咬牙一跺脚,还是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
“那士颂趁着我们北上攻占河北,和塞外乌桓周旋之时。先是平定南中叛乱,又拓土南疆,最近更是听说分裂了扶南国,扶持傀儡为其楚国之南洋粮仓。”
司马懿看了看程昱和荀攸二人,而后说道:“我们若是急于南下,必须以泰山压顶之势,强势攻灭孙权刘备,而后攻占荆南和牂牁郡,直接将士颂的楚国疆域,给拦腰斩断。而后,缓攻益州。”
“至于从交州南逃,进入南疆外邦的士颂,若是想要覆灭其势力,恐非一战可定。”
司马懿的话说的很委婉,看似在分析南下之后应该用什么战略,但实际上,也是对曹操的一种劝告。
那就是你即便是大军南下,即便是再次击败士颂。但只要士颂不死,他就还有退路,然后继续和我们周旋。
您老担心的,自己死了之后,后代不是士颂的对手,这种情况还是会发生。
曹操多精明的人,司马懿的话他一听就明白。
于是,微微摇头,说道:“即便如此,我也得南下,把士颂的实力压制到最小。尽人事,听天命,把自己能做得一切,做到极致,也就无愧于心了。”
说完,曹操便不再言语。
而他身边三人,也都是人中翘楚,自然也不会再继续多说什么,就这样静静地站在曹操身后,陪他观了一场山海。
这个时空中,公元二零七年年中,蹋顿身亡,二袁远遁,公孙降服。
曹操在北面大后方,再无敌手。
他甚至征调了乌桓和匈奴精锐,进入自家军队,补充虎豹骑和并州狼骑军。
同时,开始将大批的军资,粮草,器械向南方转移。
消息一出,南方震动。
武陵书院内部,对于如何迎战曹操的讨论,成为了当下最为热门的话题。
不论是主动出击,还是沿长江死守。各种方略,各有千秋。
但核心一点,还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的。
那就是南面三家,必须联合起来,才更有机会。
对此,刘备,孙权也十分的积极,首先是孙家找到了孙坚一个远亲家的同辈女子,此女子也是丧夫寡居,直接嫁给了刘备。
而刘备的小女儿刘颖送到了柴桑后,外面传说是十分得吴国太喜欢,只等刘备的大女儿这边先完婚,她便会过门,成为孙权的正妻之一。
显然,这是在给士颂压力。
武陵书院这边,孙尚香到底要如何处置,已经成为了最引人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