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江以南的三家忙着互相联姻,巩固联盟的同时,曹操也没有闲着。
他在北面,派出了一支奇袭部队。
明明乌桓的领袖蹋顿,已经表示了归顺,但是曹操依旧没有放心。
他让护乌桓校尉田畴,以及刘备错过的名将田豫一起,在北面设局,弄了一个会盟。
然后让张辽率领并州铁骑精锐,也就是原来吕布麾下的“狼骑”部队,埋伏在周围。
在宴会上,曹军突然发狠。田畴和田豫二人,封锁会场。
来会盟的各乌桓部队首领,各自率领护卫突围,都被他们二人死死拦住。
拖到张辽的部队赶到现场后,便是一边倒的屠杀,蹋顿也没有能逃过历史的宿命,还是被张辽一刀,砍成了两段。
蹋顿死了,乌桓其他的大小头领,也都死在了这场宴会中。
尤其是那些不服从,不让曹操放心的乌桓头领,基本被血洗了干净。
剩下的所谓的头人,不过都是曹操扶持起来,或者根本没有威望,需要曹操的中央朝廷支持,才能稳住他们在乌桓部落中地位的人。
最让曹操感到得意的事情,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有着“黄须儿”之称的曹彰,这次跟在张辽的部队之中,颇有斩获。
曹彰在北方的将士之中,得到了认可,俨然有了猛将之资。
筹谋这次“血色会盟”的田畴,更是在北面获得了绝对的名声和威慑力。
乌桓各部,弱者臣服,强者远遁,再无乌桓部落,可以对曹操统治的河北地区,造成威胁。
二袁得到消息,匆匆和辽东公孙康约定联盟,便向着白山黑水之地继续逃离,继续向后世的东北地区深处逃离。
不久后,他们二人仿佛就这样销声匿迹。
毕竟,他们二人得到过士颂这边的提示。
若是败退塞外,绝对不能投奔公孙康,若投公孙康,他们二人必死。
在士颂为他们做出了各种分析后,他们二人显然被说服了。
此刻,二人选择了进入此时的扶余国,也就是后世的大兴安岭地区转移,和本地的黑水靺鞨人,也就是后世的女真或者说满族人的祖先进行斗争,抢夺这些人的地盘和资源。
但不论如何,对于曹操而言,北方终于是安定了。
虽然最后解决麻烦的手段不光彩,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卑鄙,但效果却很明显。
至此之后,他终于不用担心自己若是南下,背后还有人来偷袭自己了。
曹操,终于是可以把目光转向南面了。
“士颂小儿,下一个,就轮到你了。”曹操盯着自己眼前的地图,沉默不语。
身后,程昱,荀攸,还有刚刚被自己逼着进入自己幕僚体系的司马懿,都恭恭敬敬地站着,等着曹操给他们问题,让他们出谋划策。
“丞相,如今北方已定,我王霸之基业已成。待休养数年之后,兵精粮足,便可挥师南下,以泰山压顶之势,扫平南方,则天下定矣。”司马懿刚刚进入这种场合,还很不适应,只能说些场面话,恭维着曹操。
“仲达不必拘谨,你的才华,足够立足此处。”曹操微微一笑,算是给了司马懿几分安慰。
不过,曹操话锋接着一转,说道:“如你方才所言,自是中正之策,若是一般情形之下,也无问题。”
“只是,却不适用于当下。尤其是南面那三家之中,两家主事之人,还只是少年郎而已。”
曹操说着,走出了军营。
这次设计坑北方乌桓诸部,曹操虽然没有如历史上一样,亲自跑到一线指挥。但也不可能留在冀州老巢。
这一次,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的内心,除了感慨北方乱局可定外,内心也多了几分惆怅和期望。
这些情绪,曹操想来想去,还是带着他身边能用得上的这几个谋士,走到了大海边上。
他缓缓说道:“孙权此子,年少坚韧,有勾践之资,自是不可小觑。”
“那士颂,唉。”曹操长叹一声。
半晌,他才说道:“虽然不及我和刘备。但若是任由他成长起来,只怕这天下,也难有敌手。此二人之才,诸位以为,我曹家诸子,有何人可稳操胜券。”
“想我与本初,少年相识。他们袁家,四世三公,他袁绍便是众玩伴头领,我们都是他的跟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