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木水桶和煤炉子

过去很多时候,都需要生煤球炉子或煤饼炉子的时候,有一些人不管怎样去生,生来生去就是生不好的,还在有些时候,煤球炉子或煤饼炉子里面突然没有火熄火,就是再怎样地去生,也没有办法去点燃着火,这个是一个让人感到十分头疼的问题。米云小时候就用过书本纸张和木材生火,家里书本纸张多,就用书本纸张引火上身。

在生火操作之前,事先就要准备好生炉子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打火机或火柴盒,没有用的旧报纸、大纸条子,反正是能点燃易燃的物品都是可以的,还要准备好一些柴片,木材比较持久,纸张一下子就燃烧完了,木材既不能特别细,也不能很粗壮的,否则是没办法让炉子生好生旺的。

在生炉子的前面,最好先放两只烧过的或煤球或煤饼,如此来操作就不会缺少氧气熄火哦,最好再放一个塑料袋,不放也是可以的,在烧的时候,最好让炉子自己去着火,不去管它让它随便去烧,在这个时候还不好放或煤球或煤饼的,要不然的话,既会烟雾腾腾的,还不太容易着火烧着,等烧到没有火焰的时候,就剩下烧出来的炭火,只要拿新的或煤球或煤饼放进去就行,过一会儿火自然就会烧着的,在操作的全过程中,还要拿大蒲扇对准炉子下面的开口不停地去扇风。

在过去的时候,由于每家每户都要依靠各式各样的或煤球炉子或煤饼炉子来烧水做饭菜,而且家家户户全都要生或煤球炉子或煤饼炉子的缘故,使用大蒲扇不停歇地扇扇风,既可以给或煤球炉子或煤饼炉子增加一份力量;还可以让炉子烧得更快更加的旺盛哩;更可以时不时的扇走炉子里面冒出来的滚滚烟尘;不过,要是说操作者操作手法不当的话,还或者说操作者操作的不够规范的话,也是很容易辣到眼睛呛到鼻子里面的,这个时候搞不好的话,就会不停歇地流眼泪咳嗽,还很有可能就是一把眼泪水一把鼻涕,在米云小时候也是多次生过煤球炉子的,也是碰到过上述情况的。

生煤炉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生炉子的时候一定要背对着风去生炉子,千万不能迎着风去生炉子,要不然的话滚滚烟尘就会顺对自己,并且很容易辣到眼睛呛到鼻子的。煤炉子为么经常要生火,就是晚上没控制好时间,到第二天没接上,没及时更换煤球,就会熄火,需要重新生火,米云小时候因为各种原因生煤炉子,实在嫌弃麻烦,可以去找隔壁家的煤炉子借火,这也是邻居们经常可能做的事情,毕竟生火太麻烦,不如去隔壁借火,就是交换个煤球而已,拿自己的新煤球去交换别人家烧开了的煤球。

小主,

居民日常做饭靠煤球炉子,烧煤球最麻烦的事莫过于天天生炉子。人们清晨起床后,就把炉子拎到门口,或是弄堂口的通风处,先掏净隔夜燃尽的煤球灰,接着用废纸点着引火的刨花之类的小柴片,劈柴也是米云小时候经常干的事情,加几块大一点的柴片,同时往柴片上放一层煤球,顿时浓烟滚滚。随后,赶紧扇动大蒲扇,以防熄火。在没有风的日子里,整条弄堂被浓烟笼罩,过往行人熏得直流眼泪。只要煤球煤饼不熄灭,控制好,一个月都可以不用生火,每天及时更换新煤饼就好。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人过去把“柴”作为七件事中头一件,是有道理的。因为,把生的烧成熟的靠的就是“柴”。过去乡村百姓做饭自然是用“柴”,城市居民做饭的“柴”就是“煤”。只不过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天然气和煤气灶,过去落后的东西自然就会淘汰了,包括沼气也淘汰了,生活水平越高,人们就会越轻松,越懒惰,不愿意再做几千年前的费力劳心事,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刷视频,享受精神食粮。

又说多了,到此为止,最后再对木桶做一点科普,因为“桶”的功能作用相对比较多,但随着社会发展又不得不慢慢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但它确确实实存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且还被使用了几千年之久。下面科普一下消失的各种桶,米云虽然是85后,但因为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是旧社会几十年前出生的人,所以多接触了一些老物件。米云刚好在十几岁前都有看到过这些消失的各类桶的老物件。

一、脸桶:如今叫脸盆,古代都叫“脸桶”,人用来洗脸的。 木制的脸桶是古代时候传承下来的,五、六岁的时候,我们村里不少农户都是用木制的脸桶。

过去由于原材料的缺乏和科学技术的落后,根本没有塑料的、铁的、不锈钢的脸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脸盆从木制到塑料制到铁制再到不锈钢制不断进化,如今脸桶已经彻底消失。现在,洗脸基本被洗漱盆取代。

二、水桶:木水桶曾经是农村主要的挑水工具,家家户户都少不了,水桶都是请箍桶匠来家里制作的,它的材质大多都是杉木的。所以它轻便,结疤少,不易裂,而且耐用。用水桶挑水还要配上专用的水钩担。过去农村用水主要有二种,一是井水(饮用水),二是河水(塘水)。

水缸是中国古代家庭必备的储井水工具,它不仅方便了家庭用水,还具有美化家居的作用。农村以前的做饭、烧菜、烧开水都是用井水的,水井离家里都有一段距离,不可能随用随取,因此,都会在家里面放置一口水缸,去井里挑水把水缸装满,要用水的时候就可以用水瓢舀水了。

挑河水主要是用于喂猪而烧猪的饲料。如今随着农村的生活条件改善,实现了“看戏坐在床横头,井水来到锅灶头”,井水被淘汰,家家户户安装上自来水。即使要提水也是用上轻便的塑料水桶。所以过去木水桶应用的价值越来越少而渐渐地消失。

三、尿桶和马桶:尿桶和马桶,也是木制的,作用和功能大同小异。过去农村没有公共厕所,家里也没有卫生间,所以,男女老少的大小便都需要尿桶和马桶。另外在那个化肥短缺的年代,人肥是农作物种植所需肥料的重要来源,因此家家户户在户外都有一口仰天粪缸,用来储存人肥。

尿桶和马桶的区别:一是尿桶的工艺粗糙、简单,而马桶的工艺更加精致,而且批上紫红色的油漆;二是马桶被有些农户当作女儿的嫁妆;三是尿桶一般没有盖,而马桶都配上马桶盖;四是生产队施肥的时候用的都是尿桶而不是马桶。如今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家家户户搬进高楼洋房,装修了卫生间,尿桶、马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四、大、小脚桶:大、小脚桶都是木制的,况且材料都是杉树,轻而耐用,圆形,开口宽,至底部略收窄,外涂桐油或漆而成。小脚桶用于洗脚,大脚桶相当高且大,可容一个人坐浴。过去,脚桶常作为妇女陪嫁品,一般用于妇女房中沐浴、给孩子洗澡或洗衣服。个别地区因此戏称老婆为“老脚桶”。

随着经济发展,小脚桶、大脚桶早已被塑料桶及陶瓷浴缸所代替。倒是城市某些木桶浴、洗脚屋流行,催生了一些新型的木桶和脚桶,仍然杉木制,而且美观大方。如今泡一下木桶浴、足浴成了人们健康养生的追求。

五、稻桶:早半个世纪,在田野收割小麦、早稻、晚稻时节,总能看到生产队几个男劳动力围着一个木桶在甩打麦穗、稻谷,这木桶就是稻桶。稻桶,一般都是生产队的生产工具。

稻桶不是容器,而是一种用来脱粒的农具。稻桶,四方形,齐腰高,底小口大,四角安有拉手,底部装有两根粗壮平行、光滑的木档,为的是方便在稻田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