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销会现场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各个展位的吆喝声、洽谈声交织在一起。
张奇和王保红带着义县的同志们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眼神里满是焦急与坚定。
他们没有展位,更没有展品,却肩负着为黔省义县拉订单的重任。
迎面走来一位西装革履的欧美采购商,正四处打量着展位。
张奇赶忙上前,脸上堆满热情的笑容,递上宣传册:“先生您好,请问您有兴趣了解一下我国的特殊纺织品……”
采购商一脸茫然,眉毛微微皱起,眼中满是疑惑,摊开双手,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说道:“Sorry, I can't quite understand what you're saying.”
他的语速很慢,每个单词都咬得很重,试图让张奇明白他的困惑。
王保红见状,急忙上前两步,侧身对一旁的翻译说道:“能辛苦您帮我们翻译一下吗?”
那位翻译点了点头,迅速将张奇的话和采购商的疑问准确地互译。
有了翻译的帮助,交流得以顺畅进行。
张奇重新组织语言,详细介绍了起来:“我们有着许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纺织技艺。”
“以苗绣为例,针法极其细腻繁复。”
“图案常常源自苗族人民的自然、传说和日常生活,承载着他们悠久的文化传统。”
“这每一件作品不仅是纺织品,更是一件艺术品……请问您有兴趣了解一下吗?”
等张奇一说完,那名翻译就开始工作了,采购商听得十分专注,不时微微点头,眼中的疑惑渐渐被浓厚的兴趣所取代,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而有了张奇的这个开头,大家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纷纷行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