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麻花和大小京果

武汉人的记忆味道,武汉人文学者王琼辉曾这样评价过京果:“酥京果是亲朋好友饮茶时必备的美点,喝一口茶,吃一颗酥京果,苦尽甜来。武汉民间认为,如果胸口痛,实为胃痛,可用京果冲开水食之,就舒服了。京果有顺气、助消化之功能。”

在武汉人的记忆里,总会有京果的身影。每年春节,糖盒子里少不了白白胖胖的京果。裹着一层白色糖霜糯米粉的京果,看起来像汤圆,但其实跟汤圆完全不一样。里面布满了蜂窝孔的京果,咬上一口酥脆爽口。京果里面的孔洞太多很容易受潮,放久了可就不好吃了哟!但是没关系,每天早上一碗京果冲蛋,一下就消灭掉几斤京果。

小时候看着奶奶或者外婆把京果碾破,再泡到水里,总觉得很神秘。拿一整个偷尝之后发现,甜丝丝的,酥酥脆脆,直接吃不是更好吃么?如今过年过节,拎上一袋老字号的京果,会让长辈感慨还是记忆里的味道。也不知道他们怀念的,是京果的甜蜜,还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好吃的京果也是有讲究的,需要用糯米制作。现在很多做京果的店子都是用糯米粉裹上淀粉来做,放在水里泡上一段时间就会化掉。用糯米制作则不一样,京果自然发酵和勾芡之后再去油炸,最后才裹上糯米粉,这样在水里泡很久,也会漂浮在水面上。

做法讲究的小小京果在武汉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春节待客必不可少的京果,制作原料主要是糯米和绵白糖。在老字号的传统制作方法中,很关键的一点是用水讲究。每年,把腊月的雨雪用大缸存下来,等到来年的三伏天,把优质糯米浸泡在水中,不加酵母,全靠自然发酵。每天清晨都要换水,等到糯米泡成用手就能捏成粉的模样才行。基本上需要30天左右,再捞起来晒干备用。

等到春节前,把晒好的米泡水沥干,再碾成粉。加上水和粉成型,切成小块,再经过冲浆和勾芡,揉团擀片切条,再横切成方小块。放入油锅里炸到色泽金黄,此时就是酥京果的雏形了。炸好的京果,沾上糖浆,再滚上糖粉,就制作完成了。做好的京果外表雪白,圆圆的像个鸽子蛋,一捏就能碎。

酥甜可口,入口即化的京果,吃起来甜而不腻,算起来生产周期长达一年。经过了冬三九夏三伏,自然发酵的京果,算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了。

提到湖北京果,绕不开的老字号之一就是汪玉霞。汪玉霞的京果,选材严谨、制作精细、手工传承,选用特质晒米,糯米原料、优质植物油、饴糖、白砂糖、绵白糖多种原料手工制作而成。一口京果,承载着武汉的美味记忆,也展示了武汉人的热情好客。

用晒米粉合成面团,扞片、开条、切丁,油炸至金黄酥脆,把白砂糖、饴糖和水一起融合化开,到起丝的状态,再加入糯米糕粉混合,揉制成雪白柔软的糖霜。把炸好的京果坯裹上糖霜冷却,慢工出细活,酥脆爽口的小块京果,一个个圆似鸽蛋,一捏即碎。

“京果是武汉的传统点心,春节走亲访友待客必不可少。”从事传统汉味糕点制作40余年的李师傅,每逢春节都会被汪玉霞特意请来现炸京果。据他介绍,京果是否好吃,酥脆是关键,这就非常考验制作者对食材比例的控制和火候的把握。

来武汉买手信,一定要试试京果,那是武汉人记忆里的美食味道。一包的量很大,非常适合和朋友一起分享,配料简单无添加,可以放心食用。

小京枣,可以叫花根,也可以叫江米条,芝麻条,太多不同的叫法,是江苏地区的一道传统名吃。是以精面粉、芝麻泡打粉,食盐、白糖等制作而成。有很多人把它和张木果子弄混,其实两个是有很大差别的。

它和张木果子制作方法不同,张木果子是炸好后再熬制糖浆裹上去的,这个是直接油炸而成,吃起来香酥可口,非常过瘾,越嚼越香。也可以用糍粑晒干了去油炸,米云的老家就是用糍粑去油炸,比较粗壮酥脆,印象中没多少人会去做,只有米云的小舅家有专门油炸花根,小舅家开了几十年的油厂,油多,不差油,只油炸花根,不知道为么不油炸麻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麻花有大麻花和小麻花,在很多地方都很盛行的一个名吃,在米云的家乡就叫麻花。也是米云想重点回忆的主题之一,算一种性价比好的零食,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吃到,小麻花当零食吃,大麻花可以当主食,用开水冲泡加红糖吃,小时候最多的吃法就是开水泡大麻花,省事的话就干吃麻花即可。麻花不像京果,只有过年期间可以经常吃到,麻花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性价比很高,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条件能吃的起麻花。很多时候都是农户的干粮和主食用的。

听说麻花是发明于东汉年间,历史也算是非常悠久了,麻花是以面粉、芝麻和白糖经过油炸而成,吃起来非常酥香,脆脆的,香甜可口,是米云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印象中只见过村二组学长家做过一两年,米云有亲眼目睹,还吃过。一般家庭都不会自己油炸麻花,小卖部都有售卖。

麻花,作为一种中国特色传统小吃,历史悠久,其制作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将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然后油炸而成。这种小吃不仅味道美味,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北方地区立夏时节的传统食品。麻花的种类繁多,如天津大麻花、山西稷山麻花、湖北崇阳小麻花等,各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在过年期间,走亲访友是中国传统的习俗,而麻花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常常作为伴手礼出现在这些场合中。它不仅是美味的零食,也承载着人们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福。麻花的制作过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对美食的热爱。

此外,麻花也是孩子们童年的记忆,那种酥脆香甜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在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麻花,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传递着浓浓的年味和亲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但麻花作为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麻花在我国也有很深远的历史,在米云小时候,麻花不算稀少,但一般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平时虽然都可以去商店买,但那个年代老百姓手上余钱不多,八九十年代平时还是很少吃的,2000年以后就基本上能消费的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