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每周多数住校学生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来上学,交通工具有限,少数走读学生早出晚归,有些学生因此而辍学。
多数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师资缺乏。师资力量差,大部分教师既代语文、数学课程,又要代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并且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知识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很少主动接受新的信息,教学效果低下,教育质量不高,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
2、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积极性不高
偏远山区农村学校自然条件恶劣,教师生活工作的条件差,严重影响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山区交通不便利,很多村庄之间不通公路,教师出行困难,信息闭塞。其次,大部分农村教师居住条件较差,特别是外地教师和家离学校较远的教师一般只能在学校居住。
农村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条件有限,这对于未婚的青年教师来说,存在找对象难、结婚难的问题。即使已婚教师,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教师子女很难接受优质教育。导致很多农村教师都竭尽全力在城市购房,或想尽办法调进城市工作,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
另外,在偏远农村地区存在图书阅览室和计算机网络不配套等情况,教师精神生活贫乏,信息闭塞。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失学率高、成绩差
偏远山区农村学生由于当地农民生活条件差。学生家庭负担重,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使得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城市学生偏低,对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失学率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逐渐流向城市,不少地市县级以上的小学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一个班级坐下七八十个人更是司空见惯,一个年级就有十几个班,就连上课老师都感觉到了人山人海的味道,压力太大,一人要同时教三四个班。
反观农村的村办小学,正在出现大量学生流失,甚至完全被废弃的情况,各村的小学旧址已变成了民房,米云的家乡乡镇就是如此,即使剩下来的学校,也大多被合并,设立为孤零零的教学点,一个学校只剩下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得着的老师,一边是城市小学的一座难求,一边是乡村小学的门可罗雀,两相对比,让人不得不心生惆怅,无限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