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玲知道这个世界不是综合性影视世界以后,就放下心了,这样反而更好,不用担心出来一堆郑伊健,或者一堆刘德华。一堆长着一样的脸的人。到时候没准都分不清谁是谁。
姚玉玲告别老伯以后,就继续在铜锣湾逛了起来。
铜锣湾百货商店多,购物中心也多,姚玉玲逛了很久感觉好像也没什么买的,随即,找了一家咖啡厅坐下来休息一会。
点了一杯美式咖啡,姚玉玲坐下来安静的看着杂志。这才发现自己拿的是一本明报。
明报是金庸创立的,1959年金庸和其同学,创立了明报,并且连载的小说刊登在明报上,而创立之初,明报其实很艰难,尽管金庸作为主编,不断的在更改副刊内容和改变新闻路线,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销量也是不断的下滑。
而明报之所以没有倒闭,也算是因为靠着金庸的小说一直在支撑着。
金庸在香港文化界的地位很高,被称为武林盟主。每一部小说都总拥有着大批的读者。
也是靠着这些忠实的读者,明报才能苦苦支撑,一直等到了60年,内地出现大新闻以后,明报对于内地的局势进行了报道。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62年明报报道了内地的难民潮事件,而此时大量内地人逃亡香港,被香港警方堵在上水梧桐山,由于事件敏感,当时香港的所有媒体都没有报道,明报反而抓住了机会,大声呼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于是从那一年的5月份开始,明报长期都霸占着头版头条。从而拥有了更多的市场基础,之后难民潮事件结束,明报又改版新闻,从一份侧重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章”,提升到一份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章。1962年7月销量跨过3万份。到1963年,《明报》已完全摆脱财政窘境,平均日销量是5万份。
到目前为止,明报已经成为了香港内影响力最大的几家报纸之一。
姚玉玲此时看的就是明报的杂志刊。明报的杂志分为周刊月刊,月刊会汇总每个月内的新闻,事实,还有民生热点等。同时有一些文学,或者小说在少年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