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击退隋军

向言略一思考,道:“淑儿,你说我们要不要趁隋军还没有来得及合围,我们先放弃九江避到别处?”向言自认为没有以一敌九击退隋军的本事,就是集中兵力单独对付许绍或是刘子翊也机会不大,因此本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的原则打算让城别走。言淑道:“相公不用担心,独孤盛、刘子翊和许绍这三路人马都不足为虑,我们只需要对付宇文化及一路人马即可。”

向言一愣,问言淑道:“为什么那三路人马都不足为虑?”言淑道:“独孤盛和宇文化及是政敌,我猜他一定不是来给宇文化及帮忙的,他定然是来给宇文化及拖后腿的。”向言迟疑地道:“张辽和李典也不和,但也不影响他们**合力对付东吴。独孤盛和宇文化及不和是私情,但他们合作对付我们是国家公事,独孤盛会因私废公吗?”

言淑道:“大隋共有四大门阀,独孤阀、宇文阀、李阀、宋阀,其中李阀坐镇太原,宋阀坐镇岭南,独孤的独孤盛、宇文阀的宇文化及和司马德勘共同统领杨广的禁卫军,而司马德勘投靠了宇文阀,在禁卫军中共同排挤独孤盛。如今天下皆反,大隋眼看着就要灭亡,倘若独孤盛被排挤出禁卫军,等到新朝建立后,独孤阀该何处何从?”

向言道:“嗯。如果独孤盛能够掌控禁卫军,难道他或是利用禁卫军自己当皇帝,或是率领禁卫军投降真龙天子,都可保证独孤阀的富贵。但若他没有半点功劳,空手投靠新朝,再想保证现在的富贵就难了。”

言淑道:“以现在的形势看,倘若宇文化及打了胜仗,对独孤盛和独孤阀没有半点好处,独孤盛和独孤阀在禁卫军中也还是争不过宇文化及和宇文阀,还是处于被排挤的地位。但要是宇文化及打了败仗,那情况就不同了。宇文化及率领三万禁卫军,却被我们不到万人的义军击败,由此可知宇文化及的无能。”

“杨广在江都并不安全,江都东有李子通,西有杜伏威,南有沈法兴,北有李密,结果杨广的禁卫军统领还是一个无能的人,那杨广的安全如何保障?司马德勘之所以投靠宇文阀,是因为他相信宇文阀能够得到天下,他想要从龙之功以求富贵。可要是宇文化及如此无能,他还会认为宇文阀能够得到天下吗?如果宇文阀不能得到天下,那他投靠宇文阀又有什么意义?”

向言道:“嗯,不错。如果独孤盛一心为公,那他就应该配合宇文化及消灭我们,再二人**协力替杨广平定天下。如果他一心为私,那他就应该坐看宇文化及被我们消灭,然后在杨广面前进谗言以将宇文阀的势力排挤出禁卫军,再拉拢司马德勘,自己掌控禁卫军。”言淑道:“我赌他一心为私。”

向言又道:“那刘子翊和许绍呢?他们为什么不足为虑?”言淑道:“宇文化及被相公变成了太监,就算宇文阀得到天下,宇文阀也不会让他皇帝了。毕竟古往今来,都没有听说过太监当皇帝过。我觉得宇文化及一定恨相公你入骨,加上他的兵力超过我们三倍多,他一定希望亲自动手来活捉相公,而不是由刘子翊和许绍多管闲事击败相公。”

向言道:“嗯,是有这种人。有些人就一定要自己亲手收拾仇人,如果有人替他收拾了他的仇人,他反而要与那人为难。”言淑道:“对于刘子翊和许绍来说,他们打败相公,宇文化及未必领他们的情,说不定还会怨恨他们不能让他亲手报仇,如果他们一不小心被相公击败从而让相公跑了,宇文化及更是不会放过他们。宇文化及在杨广面前的地位要比他们高得多,他们一定不愿轻易与相公开战从而得罪宇文化及。”

向言道:“嗯,他们也一样,如果一心为公就会配合宇文化及攻击我们,如果一心为私就会按兵不动。”言淑道:“我赌他们也一心为私。”向言道:“那宇文化及呢?他的兵力超过我们三倍多,就算我们只对付他一路,我们也很危险吧!”言淑道:“相公放心,宇文化及是个草包,要对付他很容易的。”向言笑道:“你可以鄙视宇文化及本人,但你不能鄙视他的三万大军啊!”

言淑对云玉真道:“你先出去安抚众人,告诉他们不要慌,我已经有了破敌之策。”云玉真离开后,言淑道:“大军作战,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阵型,一旦阵型混乱,那就成了待宰羔羊。官渡之战时,曹操在路上撒满财宝,引诱文丑的手下争抢,曹军趁机杀出,一举击溃袁军,并阵斩文丑。我们也可以这么对付宇文化及。”

向言道:“文丑不能约束部下,所以袁军阵型混乱,那宇文化及呢?”言淑道:“相公放心。宇文化及是个草包,不会比文丑强,他也约束不了部下的。”向言又道:“我们的人呢?他们会不会也去争抢财宝?”言淑道:“其他人不好说,但巨鲲帮中有三千人是我亲自训练的,他们不敢乱来。”

向言思索片刻道:“如果我们带着精锐和财宝出城,其他人肯定会觉得我们跑了。这样吧,你带人出去伏击宇文化及,我作为人质留在城里安抚众人。”言淑抱住向言道:“与宇文化及的战斗结束后,不论胜负我都会尽快赶回来的。相公放心,这场仗就算打输了,我们两个也能杀出去的,最多也就是巨鲲帮被宇文化及消灭罢了。”

言淑和云广陵带二千人及大批财宝出城,城中果然议论纷纷,只是因为向言和云玉真还留在城中,这才勉强安抚住了众人。

过了十几天,传来消息,果然不出言淑所料,宇文化及被言淑打得大败,日后独孤盛、宇文化及、刘子翊、许绍四路人马俱撤,九江之围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