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姬重耳逃亡列国

烘炉记 一棹碧涛 3343 字 2个月前

重耳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我当初逃到翟,并非是因为这里可以给我提供多大的帮助,只是因为此处距离晋国比较近。近闻管仲、隰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不如我们入齐?或许在那里,能有一番新的机遇。”

众人听后,皆觉得此计可行。于是,重耳带着他的追随者们,又踏上了充满未知的路途。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艰辛。

他与一众随从先是来到了卫国。卫文公见重耳落魄而来,目光中透着冷漠与轻视,并未给予他们应有的礼遇和招待。重耳一行在卫国遭受冷遇,无奈之下,只得离开这个冷漠之地,继续前行。

路途艰辛,当他们走到五鹿时,重耳已是饿得两眼昏花,脚步虚浮。无奈之下,他只得放下公子的尊严,向沿途的农人讨要点吃的,以解腹中饥饿。

那农人见他衣衫褴褛、形容憔悴,落魄至此,竟随手捡起一块土递给他,眼中满是戏谑。重耳从未受过如此羞辱,顿时大怒,面色涨红,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就在这时,身旁的赵衰赶忙上前安慰道:“公子息怒,土,象征着土地。他们以土相赠,实是表示对您的臣服,您应当行礼接受它。”重耳听了赵衰这一番话,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沉思片刻后,他意识到这或许是命运的一种暗示。于是,重耳拜谢了农人,小心翼翼地把土块装在车上,带着这份特殊的“礼物”,继续踏上未知的旅程,前往齐国。

当重耳抵达齐国时,齐桓公以厚礼相待,展现出霸主的豁达与慷慨。不仅如此,齐桓公还将同族的齐姜嫁给重耳,并陪送二十辆驷马车。在齐国,重耳终于过上了一段安逸的生活,他仿佛忘却了流亡的痛苦和复国的使命。

然而,命运的车轮从未停止转动。华夏历2054年,一代霸主齐桓公与世长辞,齐国顿时陷入了混乱。贰臣竖刁等人趁机发起内乱,一时间,齐国朝堂风云激荡。而后,齐孝公即位,面对国内的混乱局势,他疲于应付。诸侯的军队看准时机,多次来侵犯齐国,致使齐国内忧外患,霸权不再。

曾经的繁华与安宁逐渐消逝,而重耳却依旧沉浸在温柔乡中。一日,赵衰和狐偃眼见齐国局势动荡,深知重耳不能再贪恋此处的安逸,于是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离开齐国,另谋逃亡之路。

不料,他们的密谈被齐姜的侍女无意中听到。这侍女心怀叵测,偷偷将此事告知了齐姜,妄图借此邀功。然而,齐姜并非寻常女子,她深明大义,知晓重耳的使命与责任。为了防止消息走漏,齐姜当机立断,拔剑杀死了此侍女。

随后,齐姜来到重耳面前,言辞恳切地劝告道:“公子,您贵为一国的公子,当初走投无路才来到齐国。如今,您的这些随从忠心耿耿,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和希望。您若不赶快回国,报答那些为您出生入死、劳苦功高的臣子,却一味地贪恋女色,安于现状,我都为您感到羞耻。”

但重耳早已被齐国的安逸生活消磨了意志,对齐姜的劝告充耳不闻。

小主,

齐姜见重耳如此执迷不悟,心急如焚。于是,她与赵衰等人商议,决定用计灌醉重耳,带他离开齐国。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齐姜亲自下厨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重耳毫无防备,开怀畅饮,不多时便醉得不省人事。齐姜和赵衰等人趁机将重耳抬上车,驾车疾驰而去。

当重耳悠悠醒来,发觉自己已在行进的车上,离开齐国甚远。他瞬间明白了一切,顿时怒不可遏,拿起身旁的戈,就要向狐偃刺去,怒吼道:“你这大胆的逆臣,竟敢如此算计于我!”

狐偃面对重耳的愤怒,毫无惧色,坦然说道:“公子,如果杀了我就能成就您的复国大业,我情愿一死!”

重耳闻言,身子一颤,手中的戈缓缓落下。他望着狐偃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周围那些一脸忠诚的随从,心中的怒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愧疚和自责。

他想起了自己身为晋国公子的责任,想起了那些在流亡路上所遭受的苦难,想起了一路上跟随他不离不弃的臣子们的期望。

重耳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情,说道:“罢了,事已至此,唯有前行,方不负诸位的一片忠心。”

从此,重耳重振精神,带领着他的随从们继续在逃亡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重耳一行抵达曹国时,曹共公的无礼之举,让他们深感屈辱。那曹共公听闻重耳天生肋骨紧密相连,竟以偷看其沐浴为乐,毫无一国之君应有的风范和礼数。重耳等人怒不可遏,却又深知身处异乡,只得忍辱负重,匆匆离开这蛮夷之地。

华夏历2059年,重耳带着满心的疲惫与对未来的迷茫,来到了宋国。然而,此时的宋国正沉浸在宋襄公泓水之战战败的阴霾之中。宋襄公身负重伤,国家士气低落。尽管宋襄公对重耳心怀敬意,有心相助,但其国力衰微,自顾不暇。重耳深知在此难以寻得助力,便带着随从们黯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