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郡城衙门的长廊上,赵星河正与几位官员商讨着最新的司法改革方案。自他上任以来,郡城的司法环境焕然一新,冤假错案大幅减少,百姓们对法律的信心与日俱增。然而,赵星河深知,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旧有的顽疾需要时间来根治。
"赵大人,您找我?"一个略显拘谨的声音打断了赵星河的思绪。他抬起头,看到一位中年官员正站在不远处,神情有些忐忑。
这是李通判,一位在郡城任职多年的老官员。他曾是旧司法体系的中坚力量,对改革的态度一度摇摆不定。但赵星河知道,李通判并非贪赃枉法之徒,只是习惯了旧有的办案方式,对改革心存疑虑。
"李大人,正巧有件事想与你商讨。"赵星河微笑着招手示意李通判过来,"近期我打算在郡城推广新的办案规程,想听听你的意见。"
李通判微微一愣,显然没料到赵星河会如此直接地征询他的意见。他犹豫了片刻,谨慎地说道:"赵大人,您推行的改革我一直看在眼里。不可否认,新的制度确实让司法办案更加公正严谨。只是......"
"只是什么?"赵星河温和地追问,"李大人但说无妨,不必有所顾虑。"
李通判叹了口气,缓缓道来:"只是我在衙门多年,习惯了旧有的方式。新规程虽然好,但一时间还有些难以适应。而且,我担心下面的官员和百姓也会有抵触情绪。"
赵星河点点头,李通判的担忧不无道理。改革总是伴随着阵痛,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大家看到改革的益处,从而自觉地接受和践行。
"李大人,你说得没错。"赵星河语重心长地说,"改革的目的并非要与旧有体系完全决裂,而是要去芜存菁,让司法制度更加完善,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你在衙门多年,经验丰富,如果能带头践行新规程,相信会让更多的人看到改革的成效。"
李通判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赵星河的话。良久,他抬起头,目光中多了一丝坚定:"赵大人,您的话让我受益匪浅。我会认真学习新规程,并尽力去影响身边的同僚。只要能让司法更加公正,让百姓更加信服,我愿意全力配合改革。"
赵星河欣慰地笑了:"李大人能有此觉悟,实乃郡城之幸,百姓之福。我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共进,定能让改革的种子在郡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与李通判的一番谈话,让赵星河看到了旧司法官员转变的希望。他决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深入。
几天后,郡城衙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司法研讨会。赵星河邀请了各级官员、乡绅名流以及普通百姓代表,共同探讨司法改革的得失,并就新规程的推广征求意见。
会上,赵星河率先发言,详细阐述了改革的初衷和已取得的成效。随后,李通判作为旧司法官员的代表,诚恳地分享了自己对改革态度的转变,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新规程的实施。
李通判的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一位年轻官员感慨道:"李大人能以身作则,我们后辈更应积极响应改革号召,为司法公正贡献力量。"
一位乡绅也赞许地说:"赵大人推行的改革让百姓看到了希望,我们应当全力支持,共同维护郡城的安宁。"
甚至一位曾对改革心存疑虑的百姓代表也坦言:"过去我对衙门办案总是不放心,但现在看到赵大人和李大人的努力,我相信法律会给我们公道。"
赵星河认真倾听着大家的发言,不时与李通判交换着眼神。他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并支持改革,这让他倍感欣慰。
研讨会结束后,赵星河特意将李通判留了下来。"李大人,你今天的发言让我很感动。我知道,你为改革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让步。但我相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历史会记住你的贡献。"
李通判动情地说:"赵大人,是您让我看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能为郡城的司法事业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旧司法官员也能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
两人相视一笑,握手道别。赵星河目送李通判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只要有更多像李通判这样有觉悟、有担当的官员加入改革的行列,郡城的司法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而他,也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为心中的理想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