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脾脏反射区

清华足道 传统药王 1829 字 4天前

朋友们,在咱们人体的核心器官体系中,心、肝、脾、肺、肾就像五位默默坚守的“超级英雄”。与其他四位相比,脾脏似乎总是显得格外低调,如同一位深藏功与名的“幕后工作者”,悄无声息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很少在我们的身体感知中“刷存在感”。那么,这个神秘的脾脏到底在我们身体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又会遭遇哪些挑战和问题呢?

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安静地待在左腹腔的左上侧,在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脾门与胰尾相邻。它的功能多样,就像一个身兼数职的“多面手”。

先来说说它的生理功能。其一,造血和储血功能。在胎儿和新生儿时期,脾脏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造血工厂”,能够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为身体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随着我们逐渐长大,这个“造血工厂”逐渐转型,骨髓接过了造血的主要任务,而脾脏则变成了一个淋巴器官。

不过,脾脏内依然保留着少量的造血干细胞,当身体遭遇严重缺血或某些特殊的病理状况时,它能瞬间“变身”,重新启动造血功能。储血方面,正常情况下,人的脾脏储血能力不算强大,大概能储存 40ml 的血液,这些血液主要藏在血窦里。一旦身体需要血液支援,脾脏内平滑肌就会收缩,把储存的血液排入血液循环,此时脾脏也会随之缩小。脾脏就像是一个有弹性的“血库”,根据身体的需求灵活调节血液的储备和释放。

其二,滤血和毁血功能。脾脏就像一个精细的“血液过滤器”,脾索和边缘区是滤血的主要阵地,这里驻扎着大量的巨噬细胞,它们如同尽职尽责的“卫士”,能够迅速吞噬并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等,还能处理衰老的血细胞。每天滤血量约350L,清除约20g红细胞。这个过滤器从肠道吸收过来的血液中,精准地去除废物、异物和病原微生物,为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如果脾脏肿大或者功能亢进,就可能会过度破坏红细胞,从而引发贫血。一旦脾脏被切除,血液中的异形衰老红细胞就会大量增多。

其三,免疫功能。脾脏可是人体免疫防线中的重要一员,这里聚集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有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血液,就会迅速出击将其消灭。同时,脾脏还能识别并清除受损或者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以及其他异常血细胞,积极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然而,尽管脾脏功能强大,它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脾脏就像一个“脆弱的瓷娃娃”,特别容易受伤。这主要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和自身的结构特点。它位于腹部相对较浅的地方,仅仅被薄薄的肌肉和皮肤保护着,就像是住在一间“防护薄弱的小房子”里。而且,脾脏内部血管丰富,充满了大量的血液。所以,哪怕只是轻微的撞击或创伤,都可能导致脾脏破裂,引发严重的内出血。

脾脏破裂这事儿,正常情况下,脾脏根本摸不到,也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但它就怕外力,几乎是腹腔脏器中最易受伤的器官。骑车被碰一下,会破;不小心摔一跤,也可能会破;遇到车祸,还可能出现大出血。也可能由各种各样的意外引起,比如车祸、运动中的意外碰撞、不小心的跌落或者其他形式的腹部创伤。一旦破裂,就会带来急性的疼痛,血压可能下降,心率会加快,呼吸也会变得困难。受损严重时,脾脏会像破碎的血豆腐,连缝合修复都不可能,只能摘除。因此,脾脏被调侃是“人体的豆腐渣工程”。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那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因为严重的失血而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正因为脾脏如此脆弱,医生在处理腹部创伤时,总是要特别小心,生怕伤到了这个“脆弱的小伙伴”。要是脾脏因为受伤或者疾病不得不切除,别担心,其他器官,比如肝脏和骨髓,会挺身而出,接管脾脏的部分功能。不过,它们可没法完全替代脾脏的所有作用。

那要是脾脏被切除了,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呢?脾脏虽然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但它并不是维持生命的绝对必需品。当脾脏因为创伤、疾病或者手术被移除后,人体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首先是免疫系统的变化。脾脏在启动针对血液中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方面可是起着关键作用。失去了脾脏,人体对某些细菌的免疫力就可能下降,尤其是那些被多糖衣包裹的细菌,像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所以,脾脏切除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这些病原体的侵袭。

其次,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过滤和清除会减少。脾脏原本参与清除老化或损坏的血细胞,没了脾脏,这个过滤和清除的过程就会变弱,可能导致血液中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比例上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者,造血功能也会有所调整。虽然成年人脾脏的造血功能相对较小,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比如严重出血或骨髓功能衰竭时,脾脏能够恢复造血功能。一旦失去脾脏,这种备用的造血功能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