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岳建民院士,1962年5月出生于陕西彬县。
彬县已于2018年5月撤县设市,成为县级彬州市。
彬州市现为陕西省所辖的一个县级市,由咸阳市代管。
彬州市位于陕西省渭北高原西部、咸阳市西北部。
彬州东邻旬邑县、淳化县,西连长武县和甘肃省灵台县,南靠永寿县、麟游县,北与甘肃省正宁县接壤,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
彬州历史悠久,早在3500年前,周祖公刘避桀迁居此地后称“豳”地,定居农耕,教民稼穑,开创了泾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商朝时,此地为幽国。秦设漆县距今2000余年,这是彬州地区较早的行政建置。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豳”“幽”2字易混,改“豳”为“邠”。
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邠县改为彬县。
201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彬县,设立县级彬州市。
在历史的长河中,彬州地区历经多个朝代的更替和行政区划的调整。
先后隶属于雍州、内史、左扶风、新平郡、豳州、邠州等不同的行政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
彬州文化底蕴深厚,例如大佛寺石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产,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其造像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彬州是《诗经》“十五国风”《豳风》的诞生地,《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很多关于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记载,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彬州历史上名人辈出,后唐五代第一美人王淑妃就是彬县人。这些历史人物为彬州的历史文化增添了光彩。
出生地解码
岳建民院士出生于陕西彬州,出生地对他后来成为院士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彬州历史悠久,是《诗经》“十五国风”中《豳风》的诞生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可能在岳建民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为他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文化基础。
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勤劳、智慧、坚韧等传统价值观,可能对岳建民的性格塑造和治学态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使他在科研道路上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
彬州所在的地区有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岳建民院士主要从事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天然先导结构的发现与研究工作,家乡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或许在他幼年时期便留下了印象,激发了他对天然药物研究的兴趣。
生长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使岳建民更容易接触到大自然,培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探索欲望。
这种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可能促使他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不断深入研究天然产物,探索其中的奥秘。
陕西地区的人民有着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特质。
岳建民在这样的地域环境中成长,可能受到这种精神的影响,在科研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克服困难,取得科研成果。
彬州地处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是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这种开放包容的地域环境,可能使岳建民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有利于他在科研工作中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院士求学之路
1980年09月—1984年07月,岳建民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84年08月—1987年07月,岳建民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87年09月—1990年07月,岳建民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岳建民院士在兰州大学的长期求学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兰州大学化学系,岳建民从本科到博士阶段,接受了系统的化学专业教育。
本科的学习让岳建民全面掌握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后续的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则进一步加深了岳建民对化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能够深入研究化学领域的特定方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功底。
兰州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高校,对学生的学术要求严格。
在这样的环境中,岳建民经历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
这种严格的训练培养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使他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能够保持高标准的学术要求,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兰州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丰富的科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