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的学习,让杨学明系统地掌握了物理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为日后从事物理化学交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物理作为化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学期间,杨学明为了提前学习考研必考的《量子力学》课程,他自学并以高分通过免修考试。
这种自学能力的培养,使杨学明在后续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独立探索新知识,快速掌握复杂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为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取提供了强大的学习能力保障。
尽管本科学习的是物理专业,但杨学明始终怀揣着对化学的热爱。
这种对化学的执着追求,使他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即回到化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他后续的专业选择和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硕士研究生阶段,杨学明师从张存浩教授、朱清时教授这两位物理化学领域的着名科学家,让他得以站在学术前沿,接触到该领域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
两位导师的指导和启发,帮助杨学明快速进入分子反应动力学这一当时新兴的研究领域,为他的科研生涯开启了重要的大门。
本科的物理学习背景与硕士阶段的化学研究相结合,使他具备了独特的学科交叉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使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为他在物理化学交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杨学明在美国攻读博士的学习经历,使他接触到了国际先进的科研理念、技术和方法,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
杨学明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者交流和合作,让他了解到了学科的国际发展动态和前沿研究方向,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借鉴。
国外的博士培养体系注重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培养,这使得杨学明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他在科研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创新至关重要,使他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院士从业之路
1991年—1995年,杨学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5年—2001年,杨学明担任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终身职研究员。
2001年—2015年,杨学明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杨学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1年12月,杨学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2017年,杨学明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
2015年—2018年,杨学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
2021年9月,杨学明担任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兼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
从业之路解码
杨学明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研究阶段,使杨学明深入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理念和先进技术。
这不仅让杨学明了解到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还学习到了先进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为他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持。
例如,在这期间杨学明深刻领悟到先进科研仪器对实验化学物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这一认识对他后续的科研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外的博士后培养体系注重培养研究者的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能力。
在这两所高校的研究经历,让杨学明的独立研究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使他能够独立地开展科研项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能力对于他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取得创新性成果至关重要。
在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终身职研究员的经历,使杨学明在学术界逐渐崭露头角。
这段经历为杨学明提供了稳定的研究环境和资源,让他能够深入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学术成果,为他在学术界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和地位。
在该研究所工作期间,杨学明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深入探索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相关问题。
这使得杨学明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为他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是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科研团队。
杨学明在这里担任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这为杨学明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他能够在化学反应动力学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作为实验室主任,杨学明需要领导和管理团队,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这不仅锻炼了他的团队领导能力,还培养了他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与团队成员的合作过程中,杨学明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攻克科研难题,提高了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
杨学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是对他科研能力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