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田中群院士,1955年出生于福建厦门。
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的中心。
厦门陆地与泉州南安市、泉州安溪县、漳州长泰区、漳州龙海区接壤。
厦门东与大小金门岛、南与漳州龙海区隔海相望。
厦门历史悠久,早在约三千年前新石器时期晚期,厦门岛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夏商时代,厦门岛为扬州属地;西周属七闽地;东周为越国地。秦属闽中郡东冶县,汉代属侯官县地。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晋安县置同安县,厦门岛为其属地,这是厦门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行政机构,但之后建置经历多次撤并。
近代以来,厦门在鸦片战争后成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5个通商口岸之一,鼓浪屿还曾成为“万国租界”。
新中国成立后,厦门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逐渐形成了如今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的格局。
厦门是闽南文化的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闽南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如南音、高甲戏、歌仔戏等闽南传统艺术形式在厦门广泛流传。
厦门南普陀寺是闽南乃至全国闻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朝,供奉观世音菩萨,因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的南面,因此得名“南普陀寺”。
出生地解码
田中群院士的出生地福建厦门,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厦门教育水平较高,为田中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育。
在成长过程中,他能够接受到系统且高质量的知识传授,为日后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厦门的学校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这种氛围对于田中群自幼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钻研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追求卓越,为日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兴趣基础。
福建人具有拼搏进取的精神传统,这种精神在厦门地区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田中群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品质。
在科研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不断突破学术难题。
厦门作为沿海城市,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对外交流频繁。
这种文化环境使田中群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学术观点,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
在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中,他不断吸收先进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
田中群的父亲田昭武也是厦门大学的教授和中科院院士,在电化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父亲的科研精神和学术成就对田中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
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更加坚定了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念,并不断努力奋斗。
院士求学之路
1978年,田中群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1982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田中群考取国家教委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田中群获得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田中群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田中群在厦门大学化学系的本科学习阶段,为他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厦门大学化学系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使田中群系统地学习了化学专业知识,为后续的深造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储备。
在本科阶段,他可能接触到一些初步的科研项目或实验课程,激发了对化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日后走上科研道路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