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不学瓦岗一柱香

杨广那么好战的皇帝,打了伊吾、吐谷浑、林邑、流求、契丹、高句丽诸多国家,却都没对高昌下手,

大唐肯定也不会真对高昌下手,

何况大唐立国以来,都没真正的进入西域,

一个伊吾,也不过是群粟特人城主投附中原,大唐在伊吾设立伊州,甚至派来安西都护,可那仍不能完全算大唐正州。

在这种惯性思维下,他们都觉得大唐不可能真出兵西域,就算来,也还有高昌挡着,

相隔七千里,又有数百里的大漠,

大唐要是发兵十来万,这漫长的距离,艰难的交通,如何补给?

来少了,他们怎么拿下高昌的大小二十几座城?

西域可不是中原,这里本就是诸多大小绿洲形成的城邦国家,唐军来了不攻下高昌,就得不到补给,更无法继续深入。

其实就连大唐许多人也一样这样认为。

觉得兵少了可能打不下,兵多了补给艰难,总不能跟当年杨广征辽东一样,发兵上百万,然后强征天下民壮都去运粮吧,那会让天下大乱的。

“郭孝恪虽说有些失职,但起码他还守住了伊吾,而且那里还有一千安西军,另外伊吾的粟特等胡兵也还不少,”

武怀玉跟老程说起西征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伊吾城。

不是伊吾军而是伊吾城。

汉代以来,出西域本有二道,后更为四。

出自出玉门,渡流沙,西行二千里至鄯善为一道;自玉门渡流沙,北行二千二百里至车师为一道;

从莎车西行一百里至葱岭,葱岭西一千三百里至伽倍为一道;自莎车西南五百里葱岭,西南一千三百里至波路为一道焉。

后来,玉门关东迁,与伊吾路关键密切。

伊吾路早在东汉就开辟,窦固率军击伊吾,战于蒲类海,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涉鄯善,北通伊吾千余里。

从汉至北魏时期,敦煌西面的玉门关一直是通向西域的门户。

北周时期兴盛伊吾路,自敦煌至伊吾,多沙碛,道里不可准记,唯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验,

这条路很艰难,自瓜州西北去高昌一千三百里,并沙碛,乏水草,人难行,四面茫茫,一路全靠着六畜骸骨和驼马粪认路,若是大雪,就没办法认路。

正因这条旧伊吾路难行,所以后来在北周时,开辟了一条新伊吾路,自县东南行经大海之东,又东南度碛入伊州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条路现在也叫矟竿道,从敦煌往北,经咸泉戍、矟竿戍而抵伊州,其名字就得自经过的矟竿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