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商议通商

刘宋风云 红黑色的风 1094 字 1个月前

虽然魏国有了纸张的制作方法,但是他们现在只能制造出来一种纸张。

拓跋崇无奈道:“陛下,我大魏皇帝陛下只希望可以恢复两国通商,其他条件,请陛下尽管提出来。”

这次魏国确实把姿态放的很低,如今魏国迫切需要宋国货物,所以,拓跋崇无论如何必须促成两国恢复通商。

刘义隆不打算直接同意,于是道:“通商之事朕并不反对,至于细节,就由户部和商会与你商谈吧。”

拓跋崇也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了,不论如何,已经算是进了一步。

而且拓跋崇听出来了,刘义隆并不反对通商,毕竟拓跋崇明白,宋国货物对魏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尤其细盐,在魏国高层已经普及,所以,一旦没了宋国供应,一时间还真的难以适应。

毕竟吃过细盐,那种苦涩的粗盐谁还愿意吃啊。

散朝之后,拓跋崇返回驿馆,这次使团不仅是来商谈恢复通商,还要此谈成之后购买大量细盐回去,只不过他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供应宗室。

同时,拓跋晃还交代了,希望宋国不会再将细盐卖给普通商人,而由朝廷负责,因此,拓跋晃特意建立了司盐局,由宗室成员全权负责,绝对不允许那些贵族染指。

没办法,盐的利润太大,而且魏国是不会让普通百姓吃上细盐的,虽然宋国百姓可以吃到细盐,但是宋国可以产出细盐,价格当然要低很多。

哪怕魏国以很低的价格从宋国购买细盐,魏国也会高价出售,而这个价格,也只有富人才可以买得起。

“殿下,今日我们去商会看了,盐的价格和以往没有变化,以此推测,宋国细盐的供应很稳定。”

宋国之所以有稳定的细盐供应,原因很简单,宋国现在有十处盐井,处在宋国各地,也就是说,除了相州,其他地方基本不用从其他地方调盐,尤其关中,凉州和夏州都有盐池。

这里的盐就是后来和赵宋对峙的西夏产的青白盐,经过加工成为细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