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压缩饼干

“多谢圣女夸奖,小人愧不敢当。”黄炳受宠若惊的摆了摆手,“若不是您提醒,小人也没想到军粮可以如此改制。”

寻常的军粮,至少在汉末时期,军粮需要经历长距离的运输。

因此有两个特殊的要求:储存时间要长;运输负担要小。

小主,

最常见的军粮是粟,即小米。

《史记·平准书》记载:“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

原因一是古人有以粟为主食的传统,二是粟的保存时间要长于其他粮食。

《旧唐书》记载“粟可藏九年”。隋朝灭亡20年后,留在长安的存粮还可以食用。

这里的粟应该是还没有去壳的,去壳后只剩下原来七成左右。

算下来,每个士兵每天能吃到一斤半左右的小米。

这个分量只能让士兵勉强吃饱,因为那时候没有其他副食,一天的能量全都靠这些小米补充。

士兵们将小米和挖到的野菜放到一起煮,煮成很稠的菜粥喝。

条件好的士兵还会放点肉糜,类似今天的皮蛋瘦肉粥。

粥里还要放盐,所以除了粮食,古代的军粮还要供应盐,大约每人每月一斤。

因此,许多军队在军粮遭遇火灾之后,军粮便很难救得回来。

袋子与干燥的壳一起燃烧,能救得回来就有鬼了。

张宁手里捧着“砖头”,尝试性的咬了一下。

发现果然硬邦邦的,以她的牙口也只能咬下一小块儿。

味道自然是难吃,有些奇奇怪怪的,里面混合了糖和盐,肉干也是硬的。

只能说是营养方面不差,口味糟糕透顶。

作为长期的储备军粮来说,这些“砖块儿”算是成功了。

“黄主簿,立即吩咐下去,让庖厨与工匠们大量制作这种军粮。”

“圣女,此物可有名字?”黄炳忙问。

张宁想了想,随口道:“就叫‘压缩饼干’吧。”

反正她也懒得重新想一个名字,还是简单点好。

“压缩饼干……”黄炳眼睛一亮,满脸堆起谄笑,“圣女大才,此名实在是太贴切了。”

“行了,汝就别吹捧了。”张宁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还有一事,将辎重营中的百夫长们都聚集起来,本姑娘要亲自教他们下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