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居然想用此物来经商?”陈贤看着手心里黑黢黢的石块,眼中露出不解。
“既然要行商,那总得有货物才行吧?”
张宁捡起一块石碳,顺手丢进了火盆里。
“此物虽然难以点燃,不过燃烧之后,可以经久不息。
冀州富户不少,虽然也用碳火,但木炭却不便宜。
这些石碳,应该也是他们需要的。”
“那这些东西作价几何?”陈贤也学着张宁的样子,将一块石碳丢进火盆。
“这石碳太行山的下面有许多,因此开采不完。
眼下闹饥荒,也不宜定价太高,不如一石五钱如何?”
『参考刘虞时期一石米三十钱,现在物价大概是两百到四百钱不等,价格浮动比较大。』
张宁并没有想着靠这个来发大财的想法。
《盐铁论》与《东观汉记》等等史料中曾记载,哪怕是在汉代盛世时。
中国关中地区的老百姓都是住在木板搭建的房子里,黄河中游的居民就更原始了。
可以说是结草为庐,家徒四壁,四面漏风。
而木炭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珍稀的矿产,不是底层老百姓消费的起的。
因此张宁其实也想帮助这些百姓做点什么,促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卖的贱了吧?此物虽取之不完,可需人力运送。
那些个富户坐拥钱财无数,岂不是白白便宜了他们?”
陈贤嗤笑一声,他自是没有张宁脑中那么多的想法。
眼前的东西有利可图,他就不会放过。
“陈当家的可曾想过大雪天会冻死多少人?
若是你下了山,便能看见路边的死尸。
无一例外,几乎都是冻死的。
这碳价便宜些,百姓们也才能买得起。”
张宁语气诚恳,不过在陈贤眼里,却又成了妇人之仁。
山下的人死活与他有什么干系,他自己都时常难保了。
不过面上,却还是装腔作势了一番。
“圣女倒是……仁义啊,只是天下流民甚多,我们哪有那么多的人手供应这些石碳。”
言下之意人太少,价格卖的贱了就是亏本买卖。
张宁从对方的语气态度,便看出陈贤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
只是来之前,她已经想好了理由,不怕对方不答应。
“山中人虽不足,但是若是能招募流民上山呢?”张宁又抛出第二个关键信息。
“我们哪有这么多粮草招收?”陈贤面色一变,说话的口吻也急迫了起来。
“招收这些流民,并不是让他们吃白食的,而是以工代赈。”
“何为以工代赈?”
虽然以工代赈的实例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但这样的事例属于凤毛麟角。
陈贤乍然听来,当然是不解其意。
张宁笑着解释道:“想要在山里有口饭吃,自然是需要干活的。
如此山中运煤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换取的钱财也会越来越多。
钱可以拿来换取稻种,山中可以屯田,需要的人只会多不会少。
粮食不在短缺,多余的人手。
则可以成为保卫山寨的力量,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