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8章 阎圃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113 字 2个月前

诸将之中,有人信以为真,摩拳擦掌地想立一功。有的人虽然不信,却也觉得试试也无妨,筹粮总比作战安全得多。更有人认定徐晃乱杀无辜,正想找机会离开,现在可以借着筹粮的机会名正言顺的走,自然求之不得。

很快,张鲁就派出了十几名将领去筹粮,只留下几个自己信得过的。那些与被杀巴人有关联的几乎都被派了出去。至于他们是去筹粮,还是去投曹,他就管不着了。

收到张鲁的回报,黄忠很满意。得知是阎圃的建议,黄忠颇感意外,请阎圃来见。

与阎圃聊了几句后,黄忠立刻意识到阎圃比李严更适合做军师,便主动向张鲁提出,希望能将阎圃借调到中军,协助处理军务。

张鲁虽然有些舍不得,却还是答应了。

黄忠向阎圃问计。

见黄忠诚恳,阎圃也没有推辞。他对黄忠说,曹操亲率主力而来,既是危险,也是机会。如果能击败曹操,蜀国就没有反击之力,非降则亡。退一步说,就算不能击败曹操,只要保持不败,拖住曹操,也是为其他各路大军创造机会。将来论平蜀之功,中领军必是有功之人。

黄忠苦笑道,我能力不够,生性又鲁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哪里还有脸面争功。只是将士辛苦,若能立功受赏,也不枉这千里跋涉。如今军粮不足,先生可有解决之道?

阎圃说,原本宕渠是最好的补给点,现在宕渠被曹操占据——宕渠虽是县城,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军又长途跋涉而来,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强攻是不可能的——只能另想他法。

办法有两个:一是向当地百姓筹粮,二是夺敌之粮。

筹粮不能像徐晃那样向部落筹粮,而是向当地大族借粮。一是山里的部落分散,粮食也有限,费心费力,收获却有限。大族则不然,他们实力雄厚,余粮较多,只要有几家肯借,支持大家十天半个月的不成问题。此外,他们不仅能借粮,还能借兵,协助大军作战。

夺敌之粮的难度相对大一些。曹操率大军前来,他也需要粮食。如果能找到他囤粮的地方,夺其粮而自食,则可一可两得。退一步说,只要能将曹操的军粮毁掉,曹操也支持不下去,只能退兵。

听完阎圃的建议,黄忠权衡了很久。

他听得懂阎圃的意思。不管是向大族借粮,还是偷袭曹操的军粮,都需要本地人的支持。本地人当然不会平白无故的支持他,这都是代价的。

换句话说,阎圃这是要和他做交易,而他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

黄忠很后悔。一时失算,竟落得如此地步,现在只能委曲求全。将来我该如何面对陛下,如何面对朝中同僚?未能名列五大都督不是意外,我的确不如那些后起之秀啊。

除非击败曹操,平定巴蜀,才有可能将功折罪。

黄忠心中做了决定,对阎圃说道:“若能克敌制胜,平定益州,必不忘先生之功,巴蜀百姓之德。”

得到了黄忠的承诺,阎圃解释了自己的计划。王稚、赵升已经赶到军中,传达了系师夫人的命令,嗣师肯定是支持将军的。张陵创立天师道,祖孙三代传承,在巴蜀普通百姓中影响很大。有他们相助,不驻可以缓解徐晃与巴人部落结下的仇怨,或许还能筹集一些粮食。

至于大族,他可以出面联络。安汉阎氏虽然属不上巴西一等大族,却是阆中大族阎氏支族。如果能说动阆中阎氏,就有可能取得阆中其他一部分家族的支持。如果让他们在阆中搞出点动静,曹操必然要分兵。

阎圃最后说道:普通百姓有普通百姓的期望,大族有大族的期望,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没有人会支持一个必然失败的人。所以,在得到支持之前,中领军必须展示出吴军的实力,让巴蜀士庶看到大势所在,知道谁更有资格成为益州之主。

黄忠深以为然,决定倾其所有,与曹操交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