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张良的要求,为天下!

所以尽管张良内心有所触动,但他并未贸然决定投身于高要麾下。相反地,他开始密切关注起天下各路诸侯的动向,期望能从中寻觅到一位值得自己倾心辅佐的英明之主。

起初雄心勃勃的张良也曾尝试过亲自拉起一支队伍,意图起兵抗秦。怎奈现实总是残酷无情的,他竭尽全力,四处奔走呼号,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根本就招募不到多少愿意追随他的人。别说与强大无比的大秦王朝正面交锋了,就算是想与那些揭竿而起的起义军分庭抗礼都异常艰难。毕竟,一个出色的谋士未必就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君主。

再者说,张良手中确实缺乏足够的粮草军需来支持他实现这场起义大业。面对如此困境,纵使心中万般不甘,他也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

而促成张良出现在这里的关键原因便是黄石公——也就是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崔广的书信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收到这封书信之后,张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南境之路。

张良早在数日之前就已抵达南境,但他并未急着去拜见高要,而是按照商山四皓事先的安排,开始全面深入地了解南境的情况。随着对南境了解得越来越多,张良内心受到的震撼也愈发强烈。

这里的百姓生活极为富足,大多数人不仅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还有余力去追求知识和文化。许多孩子可以上学堂接受教育,成年人也有机会读书识字、明白事理。整个南境呈现出一幅安居乐业、和谐美满的景象,用“安居乐业一片祥和”来描述此地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看到眼前的这番景象,张良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所期望的韩国。那时,他一心希望韩国能发展成为这样一个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的国家。然而,现实总是残酷无情,大秦的铁骑最终踏平了韩国,张良纵使有满腹经纶和报国之志,也无力阻挡这一历史洪流,更无法实现让昔日的韩国达到如此高度的愿望。

很长一段时间里,张良都认为这种理想中的国度只不过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幻想,或许穷极一生也难以亲眼目睹。但如今,他竟然真真切切地站在了这片土地之上,亲身感受到了梦想成真的喜悦与激动。这一刻,张良心中对于高要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萌生出了投靠于他的念头。

张良这位足智多谋之人,自然有着他独特而深远的思考。他深知,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去投靠高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在高要心目中迅速占据稳固的地位。于是乎,早在高要领兵出征、挥军直指夏县之前,张良就已然悄然潜伏在了这座县城之内。

张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军事智慧,早已洞悉这场朝廷与南境之间的鏖战中,夏县必将成为决定胜负走向的关键战略要冲。一旦夏县失守,整个象郡都将无可避免地被卷入朝廷大军的滚滚铁蹄之下,失去象郡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正因如此,夏县这一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张良还通过对双方局势的深入分析,推断出朝廷大军在后勤补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他们难以持久作战。因此,夏县究竟能够坚守多长时间,对于整个战局而言显得尤为关键。当然,夏县并非绝对不能丢失,但守住它的时长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便是张良执意留守夏县的根本缘由所在。

“退下!岂敢对先生如此无礼!”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高要如梦初醒般地大吼一声,他那原本有些呆滞的目光瞬间变得凌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