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修学法要 妙音0 5959 字 1个月前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七页,丙二,别释。

本经的整个修学的重点,就是在引导我们修习『首楞严王三昧』。一般小乘三昧的内涵,主要是一种禅定,就是我们讲心一境性。这种禅定从大乘的思想来看,它还是一种事相的修学,很容易破坏的。但是大乘的三昧,或者是『首楞严王三昧』、『法华三昧』、『华严三昧』,它一定是以理观的智慧来做引导的。

本经的理观是什么呢?

就是这八个字: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我们遇到的、所有的妄想烦恼,第一件事情,先脱离妄想。赶快从妄想里面跳脱出来,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先脱离妄想,再回过头来对治妄想。所以本经告诉我们整个修学,是先提理观,然后再起事修的对治。

整个观念,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现在来看实际的修学操作。当然一旦讲修学,我们理观的思想—把心带回家,就是从假入空,从一切因缘的假相中,回归到二空的真如。但是因为过去生,我们的因缘不同,所以每一个人回家的路,也就不同。你看过去生,有些人他熏习是这样的因缘,他的心是一念妄动──他往这个方向动,他当然要就路还家。你当初是怎么离家出走的,你就从那个路回家;他是往这个方向动,还得靠这个地方回来。我们因为过去生,熏习因缘的妄想不同,所以回家的路,也就有所不同。虽然理论、方法、原则是相同,但是依止的假相就有所不同。

本经有二十五个圆通,二十五个方便门,都可以回到我们的真如本性。这个地方,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简单的提出七大:你七大了解了,其它都了解了,理论原则一样,只是所观境不同,如此而已。

丙二、别释(分二:丁一、理观。丁二、事修。)

丁一、理观(分二:戊一、自力法门。戊二、他力法门。)

戊一、自力法门(分二:己一、破除虚妄。己二、开显真实。)

前面几段,佛陀偏重在破妄——怎么去脱离妄想。但是在耳根圆通,佛陀把如何来正念真如讲得详细。所以破妄跟显真,其实是一件事情,只是佛陀在发明道理的时候,是有所偏重的。你破妄、你肯定要显真,哪一个人不显真可以破妄的?那你一显真、那肯定是破妄嘛!所以破妄显真在《楞严经》是一句话。那么在破妄当中分成六段:

己一、破除虚妄(分六:庚一、火大圆通。庚二、地大圆通。庚三、水大圆通。庚四、风大圆通。庚五、空大圆通。庚六、识大圆通。)

庚一、火大圆通

这一位菩萨在因地,是以他身体的火大为所观境,而悟入了圆通的真如佛性。

宿习多欲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

遇佛授观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徧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观成得果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在每一段的经文当中,都会先介绍这个菩萨修学因地,他的一个过去的因缘。我们是不能摆脱过去的,就好像我们永远离不开阿赖耶识的这个因缘。乌刍瑟摩,乌刍瑟摩翻成中文叫火头,他因地是修火光三昧而成就,他是整个佛教的金刚护法尊神。他在释迦如来面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他是金刚护法,所以他是站着。前面都是要先起立,但他是护法神,就站在佛的两边,就直接的顶礼佛足。

他说:我回忆我过去在做凡夫的时候,我内心的相貌是——性多贪欲。就是阿赖耶识的内心世界,经常打这男女贪欲的妄想,这个妄想经常干扰着我。他面对这样一个贪欲妄想的所缘境,我们看他怎么面对这个问题——那么有佛出世,名曰空王,当然这个菩萨,他前生不断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跟三宝结缘!所以他就能够与佛同时间出世,这尊佛叫空王佛。这尊空王佛《法华经》里有提到,就是在释迦如来跟阿难尊者同时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那一尊佛。所以这个乌刍瑟摩尊者,他是跟释迦牟尼佛是同学,这不可思议!

这个空王佛就跟他开示说:『多淫人成猛火聚』。先讲过失——菩萨先观察淫欲的心,它是一个烦恼火,假设我们不加以调伏,会变成业力之火,最后变成三恶道的果报之火,所以未来是一个地狱之火的果报,那怎么办呢?

你看:佛陀没有教他马上对治,佛陀教他回光返照。说啊:你好好的观察——在你的百骸四肢身体当中,这种冷暖气息的变化。什么叫冷暖气息的变化呢?就是说:你要观察你没有生起淫欲念头的时候,你的心是清凉的,叫『冷』;当这个淫欲之火活动的时候,你身体变成热恼的,叫做『暖』。那么这清凉之相跟热恼之相,这两个相状在你心中交互作用,有时候清凉、有时候热恼,有时候热恼、有时候清凉。那你应该怎么办呢?

神光内凝——关键在这四个字。神光就是你那一念心要内凝,就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你要观想:你淫欲在活动的时候,你要回光返照、你要问它说:你从什么地方来?观察我们的淫欲心,你没有来之前,到底它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知道:妄想最怕的就是我们回光返照──达妄本空,觅心了不可得。

所以,我们面对烦恼第一件事情要怎么样?回光返照──先脱离妄想。那么一个人回光返照就开始安住真如,就跟妄想的相状脱离了,就不住在妄想,然后转化…化多淫心成智慧之火。这个地方…他理观是脱离妄想,应该还有一些事修的对治,比方说:念佛持咒、修四念处等等。那么这个乌刍瑟摩在空王佛的指导之下,一方面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脱离妄想;一方面种种事相的对治,就把淫欲的火转成智慧之火。同样是火,但是一个是杂染的因缘,一个是清净的因缘。这时候,诸佛就叫我火头。因为他观火大而成就,在因地当中成就火光三昧,而悟入了真如佛性;在迹门当中,我示现一个阿罗汉,后来就发广大愿——只要诸佛成道,我就做金刚力士,护持所有修学者,帮助调伏魔障及一些冤亲债主的障碍。

现在佛陀问我圆通法门,依我个人的整个修学历程来说,我是如实的观察:在身心世界当中,这个冷暖的触觉,我发觉我的身体有时候是清凉的、有时候是热恼的;有时候是热恼的、有时候是清凉的。怎么会这样子呢?原来都只是一种因缘和合的假相,当我的因缘是一个苦恼的因缘结合,就出现淫欲之火的假相;当我阿赖耶识释放业力的种子,是一个善的清净种子,就出现清凉的假相,不过这两个假相,都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开始脱离热恼相、也脱离清净相,最后无碍流通,我就悟入了…这种真如法性的周遍法界、没有障碍的真如佛性、回到了我的真如佛性。一切的烦恼全部消灭脱落,而化成智慧的光明,最后成就无上佛道。对我来说,观察火大,斯为第一,最为殊胜。

这里所要诠释的观念,就是《楞严经》一再强调的一个观念——

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即同如来。就这一句话!

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刚开始是被物所转,这个物就是一个假相,凡是有相状的,就叫做物,我们的心是没有相状的,那么我们一开始被它所转,转久了变成怎么样呢?变物化了。你看有些人说:欸!你怎么这种个性呢?欸,我改不过来。被物化了嘛!你怎么改不过来呢?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我们自己觉得改不过来,那就真的改不过来。所以我们常说:

你不要认为:你业障深重,你认为你业障深重,你果然业障深重,你被业障物化了!

你不要老是想你烦恼深重,你要经常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你看经典里面,佛陀告诉我们菩萨要怎么想?你要想我的心是本来清净、本来光明、本来具足无量功德的。菩萨要经常这样想。你老是想你烦恼重,你就被烦恼物化了,你就被它束缚住了,所以首先不为物转是关键。

蕅益大师在解释二十五圆通的时候,他举出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他说:释迦牟尼佛,他来到人世间,他因为过去的业力,他有十种的余报,比方说:马麦,佛陀曾经三个月,没有人供养他,结果马夫拿粗的马麦给佛陀吃。我们旁边的人,看到佛陀真的把马麦吃下去,但事实上是这样吗?不是。蕅益大师说: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佛陀真如的心啊,跟马麦接触的时候,转成常乐我净的甘露。佛陀啊!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你说:欸!释迦牟尼佛假设生长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跟我们吃同样的饭,那他是什么相貌呢?你表面看是跟我们一样,但实际上不一样,因为他不为物转,所以他能够去改变外境。

我们一般人改变外境方法错误──向外去改变,你永远改变不了。你过去有一个业力,结果你去外面,跟它对立,结果两个人恶缘越结越深,就像滚雪球一样,辗转增胜。佛陀告诉你,你不要这样做,你遇到恶因缘,你把心带回家,它自然脱落!你只要不为它转,你就能够转它,因为它是虚妄的嘛!你想想看,后面《楞严经》讲说──你安住在真实,它活在虚妄,当然是你转它。

诸位要知道:真实的力量——

一个人不动念头是最大的力量,无念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所以在二十五圆通佛陀说:说魔王来干扰你…开玩笑,魔王是什么境界啊?六欲天的天主啊!他过去生的福报比我们大啊,他那个魔王也有一点禅定的,起码有未到地定了,能够做魔王也不简单啊,我们一个生死凡夫,凭什么能够跟那个魔王抗拒呢?凭的就是我们安住真实,他活在虚妄。佛陀说:你安住真如就像光明一样,他活在虚妄颠倒当中就像黑暗。佛陀说:你看过哪一个黑暗去破坏光明?不可能嘛!所以我们面对事情:第一个安住真实,不随妄转,你就能够转变它。你看他遇到了淫欲之火,他安住、他回光返照,就神光内凝,然后再用种种的方法对治,他就能够转物──转淫欲之火,成智慧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