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封操会陈留

可见名恩滥赏之甚。

“明公,曹兖州,英雄也,刘徐州,亦英雄也。他们此来,乃是为了迎驾天子,如何能看得上河内区区弹丸之地?尤其是刘徐州,劳师动众,从徐州至河东,何止千里之遥?他难道舍得放弃徐州,就为了占您的河内吗?”

张杨仔细一想,董昭这话还真对。

那要这么说起来,自己可就高枕无忧了?

于是,张杨接着问道:“那依公仁之见,某如今该如何是好?”

董昭显然早有预料,径自答道:“明公可尽力筹措粮食,料想联军远来,补给定然困难。明公多出一份粮食,就是多立了一份功劳。”

河内郡遭遇的战火较少,游牧南侵也被河东和并州郡县所遮蔽,因此民生粮产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摧残。

听到董昭的话后,张杨沉思片刻之后,感叹道:“公仁真智谋之士也,我之疑难,至公仁处,立时顿消。”

董昭细小的眼睛里微光闪动,其实他的内心里可完全不像表露出来的这般轻松。

只是他犹豫迟疑的问题和张杨的问题截然不同。

困扰董昭的问题是该如何下注。

原本董昭已经梭哈在曹操身上了,曹操的果决,狠辣和军事才干,让他深深为之钦佩。

可谁能想得到,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涿县刘玄德竟然能异军突起,势头之猛烈,根基之稳健,扩张之迅捷,无一不深深震惊了董昭。

如果不是写信来的人是自己亲弟弟董访,董昭甚至都能怀疑是不是有人在给自己做局了。

在收到书信之后,这短短的几天里,董昭已经反复多次阅读了弟弟的来信。

这书信中详细的介绍了刘备在徐州的前因后果,详细的能让人起疑心。

可为何生性多疑的董昭却并没有起疑,原因是因为伴随着弟弟董访书信而来的,还有徐州牧刘备的书信。

刘备在书信中对董昭是好一顿赞誉,随后又表明了勤王之心的忠谨,以及想要将天子安置到河南的心思。

如果前面还只是彩虹屁,以及表明心迹的老套路,那最后一点却是深深打动了董昭。

因为他本人也是这么计划的,与刘备可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这生出的一份知己相得的感觉,让他开始有了一丝丝的动摇,怀疑起自己全力押注曹操究竟还是不是个明智之举了。

眼下曹操占据兖州,几乎就在袁绍和刘备的夹缝之中,局势可是和当初自己所设想的以兖州为基业,东扩徐州,南吞豫州,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宏伟格局,相差的有些太大了。

简直可算是天壤之别。

这让董昭第一次怀疑起自己的眼光来了。

张杨和董昭并不知道,他们在各自忧愁的时候,刘封已经到达了陈留城下。

曹操此时已经等在了陈留城中,等着要和刘封见面汇合。

曹操算是长辈,刘封是晚辈。

曹军弱,刘军强。

曹操是地主,刘封是客军。

最后曹操还是决定出城五里,迎接刘封。

刘封一路上倒是挺省心的,所有的部队都是嫡系精锐,将帅和刘封关系亲密,相处融洽,中军还有刘晔、贾习、杜畿三人掌事。

诸葛瑾虽然是个小辈分,但挂的却也是参军的名头,跟在后头学习。

尤其是贾习、杜畿两个人,表现的非常出色。

贾习只能说是被埋没了的人才,而杜畿则是刘封亲自求来的。

杜畿是京兆郡杜陵县人,算是地道的关中人,杜陵县甚至就在长安旁边。

杜畿还曾经在京兆郡担任过京兆功曹,这可是郡中大吏,非当地士族豪强不可任,尤其还是东汉末年这种时间。

一些资料上说杜畿家到他父亲那一辈,就已经是普通家庭了,这种事情其实看看就好。

因为杜畿的出道,是典型的士大夫家族造星之路。

先宣传孝道,然后被高官看中,征辟为郡中大吏。

荀彧、荀攸、钟繇、陈群无一不是这么走出来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杜畿家中对他的资源投入,绝对不会逊色于荀彧、钟繇等人。

因为杜畿在出仕之后,不仅仅担任了京兆功曹一职,同时还兼任了兼任郑县令。

大县为令,小县为长。

杜畿担任县令,秩比千石,甚至要比京兆功曹一职还要高。

这种家庭你说他是普通家庭,那大汉还真没几个配叫权贵了。

刘备父子请动杜畿出仕徐州,辅佐徐州勤王军北上,主要就是看中杜畿的能力,对关中的熟悉以及杜家在关中的影响力。

“公子,前方传来消息,曹兖州已经出陈留城,会在五里亭处迎接公子。”

刘晔这一路陪在刘封的身边,先前被抽调去彭城辅佐糜竺、鲁肃重整彭城国,不但要重新构建郡国从上到下的官吏体系,还要安排百姓屯田,以及开凿铁矿、煤矿,忙的分不开身。

可刘晔做的却很兴奋,正因为安排他做这些事务,才从侧面印证了刘备对刘晔的看重和培养。

在智谋上刘晔无疑早就证明了自己,不说顶级谋士,最少也是T1以上的级别。

可在政务上,刘晔不但毫无建树,也缺乏经验。

在这种时候特地安排了如此重要的岗位让他去任职,这不仅仅是镀金,更是重要的培养。

日后能不能牧守一方,成为郡国太守乃至于州牧,这一步极为重要。

刘晔这种聪明人,哪里还需要别人去点拨他,早就心知肚明,否则也不会干的这么心甘情愿了。

反倒是临时被抽调出来的时候,刘晔还有些懵逼,他甚至一度怀疑是谁想摘取自己到手的果实。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有了更好的机会,刘备父子竟然选择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