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范斌回京,大庆震动(二合一)

这规格,明显已经超纲了。

满朝文武,有不少人都在感动的擦眼泪。

显然在他们的心目中,庆帝为了大庆的稳定,已经连他皇帝的面子都舍弃了。

如此担当,无愧千古明君的名号。

人家已经占了大义。

这要是以后,范家真的跟庆帝出现什么龌龊?

那责任,必然要归到范家一方。

庆帝对他们,已经好的不能再好。

跟范闲不同,范斌则表现。

庆帝表现的亲近和爱护,他全盘接收。似乎他有意让大家认为,范家依旧是陛下最铁杆的亲信。

“不愧是大哥,这演技,怕是一般老戏骨都比不了。”

范闲已经大约猜到了,他大哥的打算。

但范闲本身,还是无法做到像范斌一样,那么从容。

这一天,除了正在当职的武官,除了鉴察院长陈萍萍和鉴察院的那些人。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来了现场。

大街两边,更是站满了百姓。

第五位大宗师的出现,包括这位宗师的归来。

让整个庆国的士气,强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天下五位大宗师,他们大庆独占三位。

这不就是天命所归吗?

整个大庆,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上到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

除了范斌这个当事人,再加上范闲这个脑袋比较清醒的。

几乎所有人都一样。

他们觉得大庆一统天下的日子,不远了。

等回到皇宫,回到乾清殿。

庆帝把朝中的核心官员,全都叫了过去。

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三年修养计划。

虽说之前大庆也可以吞并北齐和东夷城,但是在吞并之后,不可避免,就要承受战后重建的恶果。

按照以往的经验,战争会死很多人。

战争之后,还会有一批人饿死。

立志成为千古圣君的庆帝,当然不忍心看到这样的场景。

他们要靠三年的修养,来达成两个目的。

第一,增强庆国军队的训练和战斗力。

务必要做到一战定乾坤,尽可能减少损失。

第二,要储存粮草,以便给大军最有力的支持。

等到打下北齐和东夷城,这些粮草还可以救济灾民。

除了这个之外,庆帝还对使团大加赞扬。

他们不光把言冰云给换回来了,还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光是进贡的礼物,就有一百零八大车。

范闲升职。

除了鉴察院提司的职位之外,他还分管鉴察院一处。

也就是说,范闲再不是光杆司令。

除此之外,他接管内库,也提上了日程。

从北齐回来,范闲从之前的无名小卒,直接就变成了京都里的实权派。

鉴察院提司加一处主办,再加上内库的财权。

放眼整个大庆,能够跟范闲掰手腕的,估计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出来。

如此权势,远远的超过了他的父亲,户部尚书范建。

至于范斌,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大宗师。

超然物外。

这种级别的人物,向来都没有实权。

举例来说,就像北齐的国师苦荷,庆国的叶流云一样。

庆帝征询了范斌的意见。

范斌主动开口辞掉了自己所有的职务。

庆帝感念其功,册封他为护国公。

因为大庆没有异性王,要不然庆帝就直接封王了。

庆国公的封地,就是整个儋州。

虽然范家以前就是儋州的土皇帝,但这种事情,毕竟没有办法拿到明面上来说。

但有了庆帝的这道旨意,那就不一样了。

从此以后,儋州就是范家的。

儋州独立于大庆之外,相当于一个国中之国。

儋州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军队总人数,不能超过三千。

儋州的地方官员,全部由范家自己委派,无需朝挺插手。

随着这个旨意下达,朝堂上的文武都要疯了。

大庆立国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重赏?

“陛下,万万不可啊!!”

御史台的御史,率先跪倒,开口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