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预算之争

工贸司和农桑司主事虽然觉得钱少,但也知道这是权衡后的结果,默默记下。

“第三,引擎与未来。”林枫看向王铁柱和教育司代表,“兵仗局,批五十万两。但不是盲目扩建,我要你们成立‘特种材料研究所’和‘内燃机项目组’。格物院,与兵仗局协同。教育司,批十五万两,但要改革,推行助学贷款’和‘校企结合’,让学堂和工坊更紧密。”

王铁柱听到“内燃机”和新研究所,眼睛一亮,立刻应下。教育司代表也若有所思。

“第四,行政与效率。”林枫看向陈文渊和周文望,“剩余二十五万两,作为预备金,并由行政总署制定《项目绩效考核办法》。每一笔拨款,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进度和验收标准。钱,绝不能撒胡椒面,更要杜绝浪费和贪腐!”

林枫的分配,并非平均主义,而是基于他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和科技树的规划。他压缩了短期军队规模,强化了后勤与科技;限制了基础建设的全面开花,聚焦于关键通道;压低了直接教育投入,却推动了更具活力的培养模式。

“诸位,”林枫沉声道,“我知道,这个分配无法让任何人完全满意。但我们不是在分蛋糕,而是在播种。今天的每一两银子,都要在明天结出十两、百两的果实!我们要的,不是一时的安稳,而是碾压一个时代的力量!”

他环视众人:“有没有问题?”

会场寂静片刻,随即响起整齐的回应:“谨遵伯爷令!”

预算之争落下了帷幕。一份带着林枫强烈个人意志和远见的规划被确定下来。西山这艘巨轮,在获得了清晰的航线图和有限的燃料后,即将开启一段更加波澜壮阔的航程。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这纸面上的预算,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