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头脑风暴思董卓

三国:兴汉 红落 1538 字 2个月前

熟知,欲速则不达。

唐玄宗和哥舒翰在潼关就是例子。

崇祯的例子更多。

荀攸也接着道:“陛下,只要大司马刘虞那边有动作,太尉那边就好进攻冀州。

徐州刺史陶谦那边有动作,徐将军就好进攻兖州。”

“那就等么?”

刘辩有些无语的说道,就在这个时候,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灵光。

当年董卓之所以可以轻松的打败曹操和袁绍,那是因为袁绍、曹操主动进攻。

他们主动进攻的原因,是因为董卓迁都长安,是进攻的好时机。

当时,董卓焚烧宫室,劫持天子西迁,海内震动,百姓不知归属。

在曹操看来,这是上天要董卓灭亡的时候,一战而天下可定,机不可失。

但从董卓的角度上来看,迁都真的有必要么?

白波军虽然势大,但是毕竟没有战略眼界,而且河东郡的豪强们的坞堡都在。

郭泰根本不具备进攻雒阳的实力。

历史上,郭泰也没有进攻雒阳,而是跑到了濮阳一带。

另外,迁都长安这事,实际的操办人并不是董卓。

根据历史的记载,大概率是曲意逢迎董卓的王允。

这也是王允能够替代杨彪,成为司徒,并得到董卓绝对信任的原因。

同时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重要的兰台、石室图书秘纬收集起来带到关中是王允的功劳。

到了长安,都分类条上。

又收集汉朝旧事,应当施用的都一一奏上,经籍得以保全。

当时董卓还带着大军在雒阳,焚烧宫殿,抵抗关东联军。

实际上的朝政大小事,都托王允处理。

这个时候的两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可谓是完美的搭档。

最起码,董卓在雒阳抵抗群雄,一直到回到长安,后方就没有烦心过,也没有一点缺少粮草的记载。

当然,

王允借此时机,亲自主持一些恢复王室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具体事务,也是一点功劳。

当时天子、朝臣及内外,没有人不依靠王允。

最后的诛杀董卓,也是王允一手操办。

......

曹操的想法很简单,董卓内部迁都加动荡,他们这边一进攻,朝堂再一乱。

董卓一战可定。

然而,董卓那边的朝堂稳如老狗。

小主,

弘农杨氏没动作,三辅的豪族也没有动作。

董卓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放开了手脚。

徐荣荥阳一战,几乎团灭曹操、鲍信等人。

张邈的部将卫兹战死,鲍信的弟弟鲍韬战死,刘岱张邈等人再没有过进攻的想法。

以至于成为光杆司令的曹操,只能跑到扬州再去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