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明代的麒麟长这样?

杰克能听一点中文,听到了刚才沈世杰说的五十万。人家说的肯定是人民币,按照现在的汇率,那就是七万美元左右。

在他看来,这三位中国朋友很坦诚,当着他的面就聊价钱,光明磊落。

因此,他也不讨价还价。

“你都得了两件,就歇会吧!”沈世杰跟李斐说道。

他把目光转向一把类似折尺的东西。

在场的人,估计也就只有他和楚哥是能认得那玩意。

那是一件印规。

印规初时很简单,专门的金石字画店铺中有售,依然是楠木或红木制作的"L"字形印规,长不过10厘米,厚一般在5毫米左右。

简单来说,印规就是用来规范盖印的工具。

这东西自从落入文人之手,就由工具上升为文玩。

只能说,古代的文人是真的会玩。

“什么来的?”

沈世杰:“印规。”

李斐摇头:“第一次听。”

“你没听过正常。”

“干什么用的?”李斐又问。

楚健告诉他:“以前盖印不是像现在那么随意的,尤其是官方的印,需要很规范。

以前,皇帝的诰命、下传的圣谕、书写的墨迹都要钤印,若印章模糊不清,连歪带斜,盖印之人肯定要脑袋搬家。

钤印之时,先找准位置,再将印规放上,印章紧贴印规内侧直角钤下,永不会歪斜。”

得!听楚健这么说,李斐懂了。

印是权力的象征,旧时县官升堂,其案上必将官印摆上。

那么,凡是介于规矩,印的使用、规范、位置、大小都有了相对统一的规定,印若盖在很重要的地方,必须要不歪不斜,位置要不离不偏,方才有效。

如果钤印不正、模糊不清,一来公信力不够,无法堂而皇之、行事有名,二来容易弄虚作假,显得有些乌龙。

于是,就出现了印规这东西。

印矩开始使用时很是简单,有点像木匠使用的三角尺。

然而,古人讲究用度,时日渐久,便有了各种材质的印矩,象牙、金银、兽骨、名贵红木均有制作,且雕镂图案景物,嵌刻诗词书画,一时间风景无限。